目前,“双心”健康诊疗已成为心肺康复重要组成部分。在关注心肺康复患者身体健康恢复进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他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刚经历过心肺手术的患者,常常会面临种种焦虑和压力。
2020年3月1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近6000名参与两年心脏康复计划的患者,结果显示:约有18%的人有中到重度的抑郁症状;28%的人有中至重度焦虑;13%的人有中到重度心理压力。
负面精神状态有时短暂,但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狂躁等精神障碍,这些都可能影响后续康复效果,并增加心肺疾病复发的风险。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是心肺康复的关键举措之一。
如何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对于识別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几种方法,包括定式访谈、半定式访谈、他评焦虑抑郁量表、自评焦虑抑郁量表等等。自评焦虑抑郁量表较为常用:包括BECK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广泛焦虑问卷7项 (GAD7)、患者健康问卷9项 (PHQ-9)、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以上这些量表在应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的时候需要进行效度和信度检测。推荐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综合医院焦虑抑量表 (HAD)、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这4个自评量表在心血管科经过效度和信度检测,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同时条目少,简单方便。
评估结果提示为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需请精神专科会诊,评估结果为轻度或中度的患者,可以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正确的疾病认识教育和对症药物治疗。
心血管科的临床诊疗节奏快,对患者的情绪体验难以逐一澄清。心理问题筛查尤为重要。可在诊疗同时,采用简短的三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问题的患者。这三个问题是:
①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②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③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三个问题中如果有两个回答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 80%左右。
需要注意,无论是量表还是筛查问卷,都不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给予明确诊断,只是提醒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心理问题。我们根据量表提供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给予缓解症状治疗,轻度患者可由心血管科医生给予一些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中度患者请双心医生或精神科会诊,重度患者转诊精神科。
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化心理测评训练系统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心理+心脏双兼顾,能又快又精准的协助医务人员完成对患者双心评估。
海思瑞格----数字化心理测评训练系统
该系统是一款进行临床“双心”(心理+心脏)治疗的,一站式“评估+干预”的综合数字化诊疗系统。
系统由医疗级可穿戴设备、软件系统(医生端、患者端)及AI算法组成。基于临床前沿心理疗法和生理反馈,结合可穿戴、物联网等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专业评测筛查,确定患者“心里”疾病病因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所导致,并依据“双心”评估结果,智能推送及动态调整干预方案,为“双心诊疗”提供更科学的医学参考依据及手段,实现临床双心的科学、精准、高效及全面综合干预目标。